气源件产品简介

2025-01-09 15:46:42 722 22

一、空气过滤器原理

 

空压机送来的空气中含有水分和杂质等。空气过滤器就是防止这些会给气动元件带来各种不良影响的水分及杂质等进入的元件。压缩空气从入口进入过滤器内部后,因导流板(旋风叶片)的导向,产生了强烈的旋转,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缩空气中混有的大颗粒固体杂质和液态水滴等被甩到滤杯的内表面上,在重力作用下沿壁面沉降至底部,然后经过预净化的压缩空气通过滤芯流出,进一步清除其中颗粒较小的固态粒子,清洁的空气便从出口输出。挡水板的作用是防止已积存在滤杯中的冷凝水再混入气流中。从上述工作过程可以看出:此种空气过滤器只能用于除去压缩空气中固态杂质、水滴和油污等,不能用于清除气态油、水。

 

 

 

二、调压阀原理

 

基本工作原理:

减压阀实质上是一种简易压力调节器。若顺时针旋转调节手柄,调压弹簧被

压缩,推动膜片和阀杆上移,进气阀门打开,在输出口有气压输出。同时,输出气压经反馈导管作用在膜片上产生向下的推力。该推力与调压弹簧作用力相平衡时,阀便有稳定的压力输出。若输出压力超过调定值,则膜片离开平衡位置而下变形,使得溢流阀打开,多余的空气经溢流口排入大气。当输出压力降至调定值时,溢流阀关闭,膜片上的受力保持平衡状态。

若逆时针旋转手柄,调压弹簧放松,作用在膜片上的气压力大于弹簧力,溢流阀打开,输出压力降低直至为零。

如果用单一的减压阀对所有的气压范围进行调整,从构造和精度方面来看是难以实现的。一般来说,使用的气压范围在上限值的30~80%内。

对于附属于减压阀的压力表,以其读数能超过上限值的20%左右者为佳。

 

 

 

三、油雾器的功能原理

 

压缩空气从输入口进入油雾器后,绝大部分经主管道输出,一小部分气流经过截止阀进入油杯的上腔中,使油面受压。由于气流高速的流动,造成油雾杯附近的压力低于气流压力,产生压差,润滑油在此压差作用下,经吸油管单向阀和油量调节针阀滴落到透明的视油器内,并顺着油路被主管道中的高速气流引射出来,雾化后随空气一同输出。油雾粒径约为20um。

油雾器在使用中一定要垂直安装,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空气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三件联合使用,组成气源调节装置(通常称之为气动三联件),使之具有过滤、 减压和油雾润滑的功能。联合使用时,其连接顺序应为空气过滤器→减压阀→油雾器,不能颠倒。安装时,气源调节装置应尽量靠近气动设备附近,距离不应大于5 m。

 

四、气源件养护注意事项 – 颗粒物过滤器 

 

过滤器的滤芯更换注意事项:

过滤器的滤芯在使用达到一定程度后,会随着内部杂质的积累而导致过滤效

果变差,压力降增大,流量损耗增加等问题,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更 换。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来判断滤芯是否已需要更换:

 

1. 颜色观察法 

 

新滤芯的颜色一般为纯色,例如纯白或者蓝色,当发现滤芯的颜色变深或呈 现不规则杂色时,即进行更换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可以通过滤杯的观察窗直接对滤芯颜色进行查 看识别,但是缺点在于无法量化,对于颜色的深浅判断标准可能会因人而异,从 而导致滤芯更换的时间出现较大差异性。

 

 

 

滤芯达到右侧颜色甚至更浅即需更换

 

2. 流量损失和压力降判断法 

 

对于40μm 和5μm的颗粒物过滤器,可通过其流量损失来判断是否需更换滤芯,一般建议以15%的流量损失作为标准。

比如新的过滤器在6bar时产生的标准流量是1000 L/min,使用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同样条件下产生的流量降为850 L/min或更低,则说明滤芯内积累的杂质过多,需要对滤芯进行更换。

对于1 μm和0.01 μm的精细过滤器,可通过检测滤芯的压力降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滤芯,一般建议以0.35 bar的压力降 作为更换标准 比如过滤器设定了6bar的输出压力,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实际输出的压力小于5.65 bar,则说明则说明滤芯内积累的杂 质过多造成气压损耗加大,需要对滤芯进行更换

以上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将滤芯更换标准进行定量化,从而消除了个体判断的差异性,但缺点在于需要额外花费更多时间并借助流量、压力传感器进行检测。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8:00

周一至周六(周六上午),节假日除外